1935年的陕北,一个12岁的放牛娃站在红军招兵处,脚上的草鞋都磨出了洞。
招兵的干部瞅了瞅他:"小鬼,你这岁数怕是连枪都扛不动吧?"小家伙把胸脯一挺:"俺17了!不信比比看!"说完抄起地上的梭镖摆开架势,把周围人都逗乐了。这个胆大包天的娃叫王扶之,谁能想到几十年后他会成为开国少将,更想不到他会在朝鲜战场被埋38小时后靠两只苍蝇捡回条命。
那会儿红军条件艰苦,新兵蛋子连枪都分不到。王扶之就靠那根骗来的梭镖,硬是干出一件惊天动地的事。有天部队转移,他落在后头撒尿,突然瞅见个落单的白军。小家伙猫着腰摸过去,在玉米地里猛地蹦出来:"缴枪不杀!"那白军回头一看,好家伙,一个半大孩子举着梭镖,身后玉米秆哗哗响,还以为遇上埋伏,扑通就跪下了。这支缴获的汉阳造就成了王扶之的命根子,夜里睡觉都搂着。
要说这小子命硬是真硬。平型关打伏击那会儿,他猫在战壕里测绘地形,鬼子炮弹皮子削掉他半边脸肉,血糊住眼睛还惦记着捡敌军望远镜。后来提起这事,老爷子咧嘴一笑:"脸上这道疤可比军功章实在,鬼子给的纪念品!"最惊险的是朝鲜战场上那次,美国人的炸弹把指挥所炸塌了,七个人全埋里头。外头的战友挖了三天,连棺材都备好了,忽然看见两只苍蝇从石头缝里飞出来。工兵连长一拍大腿:"有门儿!苍蝇能活人就能活!"果然在三十八小时后把奄奄一息的王扶之刨了出来。后来有人问他怕不怕,他吧嗒口旱烟:"怕啥?阎王爷嫌俺太闹腾,不肯收哩!"
仗打完了,这老兵油子闹出件更绝的事。1953年他休探亲假,颠簸了三天回到陕西老家。离村口二里地遇上个赶牛车的老汉,俩人唠了一路。老汉叹气说儿子十二岁当红军再没音讯,王扶之顺嘴问叫啥名。"王扶之,要活着该跟你差不多岁数。"老汉话音刚落,就看见坐车的军官咕咚跪在黄土路上,哭得像个娃娃:"爹啊!是俺!是俺回来了!"原来爷俩互相没认出来——老汉记忆里是虎头虎脑的放牛娃,眼前却是满脸风霜的军官;王扶之记忆中的父亲腰杆笔直,哪想到会是个佝偻老头。这场面,连拉车的老黄牛都跟着掉眼泪。
军旅生涯里王扶之最服气老首长黄克诚。特殊时期有人逼他揭发黄克诚,这犟驴硬是顶着压力两年没写一个字材料。后来平反了去赔罪,九十多岁的黄老将军摸着他手说:"扶之啊,你做得对。"就这一句话,铁打的汉子哭得稀里哗啦。有人问他为啥这么死心眼,他眼睛一瞪:"战场上后背交过的兄弟,能往心口捅刀子?"
如今老爷子102岁了,住在干休所里照样精神。去年"平型关大战突击连"的小伙子们来看他,非要听战斗故事。老头清清嗓子就唱起《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》,唱着唱着一巴掌拍在轮椅扶手上,吓得护理员赶紧拦着:"首长您轻点,这月都拍坏三把椅子了!"这些年在干休所里,他总爱摆弄个钢笔,金属笔帽磨得锃亮。有好奇的新兵打听,护理员就神神秘秘地说:"可别碰,那是首长从朝鲜带回来的炮弹壳改的,比命都金贵。"
要说这老头有啥特殊癖好,就是见不得人浪费粮食。食堂服务员倒剩菜被他逮着,能训上半个钟头:"1951年在朝鲜,俺们一个班分吃半个冻土豆,你信不?"吓得小战士连连点头。有次孙辈把馒头皮撕了扔桌上,他捡起来塞嘴里嚼得嘎嘣响:"你们这些娃啊,没挨过饿不知道金贵。"其实大伙都知道,他这是又想起那些饿着肚子打仗的战友了。
王扶之这辈子最烦别人叫他老英雄。记者来采访,他总摆手:"俺算啥英雄?真英雄都埋土里了。"床头抽屉里有本发黄的相册,里面全是牺牲战友的照片。每年清明,他就让护理员推着轮椅去院里那棵老槐树下,把相册摊在膝盖上,一根接一根地抽烟。有次小曾孙女问太爷爷在看啥,他摸摸孩子的头:"看些老朋友,他们啊,比太爷爷厉害多了。"风一吹,老槐树的叶子沙沙响,像是那些永远年轻的战士在低声应答。
本文就是要把正能量给传递出去,把社会的主流旋律给弘扬起来,可没带一点不良的引导哦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马进行改正或者删掉相关内容哒。
炒股配资代理,配资平台,在线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