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天前,大V卢克文在新一期的视频中谈到了中美两国在六代机研发方面的竞争,并感慨道:“历史的进程有时会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前推进。从战国七雄并立到汉朝的建立,居然只用了28年;从南宋崖山之战的惨败到汉人重回北京城,也仅仅经历了89年;从国民党在豫湘桂战役中的惨败,到中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击败美军,仅用了6年;从中国二代机与美军战机在南海交锋,到五代机的崛起,竟然只用10年;更令人惊讶的是,从中国六代机首次亮相到第三款六代机成功试飞,竟然只用了短短8个月。”
作为一名中国人,我每次看到短短一年时间内,中国成功试飞三款六代机,心中的激动和自豪是难以言表的。
回想小时候,我们提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,总是指着军事杂志上那些美军的飞机来讲。能够背诵这些战机的特点,曾是一件非常酷的事。
展开剩余86%而如今,孩子们讨论世界最先进的战机时,很可能指的是我们网上看到的六代机视频。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,令人感叹。
那么,为什么今天我们能如此顺利地让六代机升空,而美国这些“超级大国”却只能停留在PPT阶段,六代机的研发似乎始终未能突破?而英法和印度看似强大,实际上连五代机都没有完全掌握,更别提能够设计、制造三、四代机了。
事实上,对于我们来说,建造六代机可能并不算难事,然而对于其他一些国家,尤其是美国,打造这一代先进战机却并非易事。
先进战斗机的制造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,它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高低。美国曾经在工业方面非常强大,但经过数十年的变迁,美国的工业实力已经大不如前。
战后,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苏联的超级大国,其工业力量几乎席卷全球。尽管没有社会主义国家那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,但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仍然领先于全球,并且在质量和技术上都超过了苏联。
二战结束后,苏联虽然体量庞大,但其工业体系更侧重于规模;而美国的工业体系则更注重质量和创新。美国的工业优势并非仅靠自己的努力,二战期间,欧洲的许多重要工业资源和技术向美国迁移,帮助美国迅速积累了丰富的工业资本和技术。
战时,美国凭借庞大的军事生产能力,不仅赚取了丰厚的财富,更培养了大量的高端军事人才。美国工业之所以能领先全球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二战后大量欧洲产业迁入美国,成为了资本和人才的汇聚地。
由于美国没有经历战争的破坏,它迅速成为全球产业资本的“避风港”。世界各国选择将黄金存放在美国,也正是因为美国强大的产业基础支撑了美元的稳固地位。美元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硬通货,并非只是因为其与黄金的挂钩,更多的是美国强大的产业基础和资本密集度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美国的工业基础出现了显著衰退。上世纪末,美国开始走向以金融为主导的经济模式,导致了产业空心化。失去了制造业基础的美国,如今依靠军事和金融霸权维持着其全球货币地位。通过大量发行美元,美国不断稀释其货币价值,同时通过全球贸易的美元结算体系来巩固其国际经济地位。
但随着全球产业资本的外流,美国面临着工业的空心化问题,制造业的衰退使得美国的技术人才出现了严重短缺。尽管美国依旧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,然而工业方面的空心化和人才的流失,使得其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大大下降。
美国当前唯一仍具竞争力的行业是半导体,但其技术的瓶颈也逐渐显现。美国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来弥补高技能工人的短缺,然而,AI的实际发展远没有预期的那么顺利。尤其是对于复杂的制造工艺,人工智能并无法完全替代高技能的产业工人。
与美国不同,中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便意识到,工业强国之路是国家强盛的基石。早期的中国由于技术封锁,工业发展十分落后。甚至在抗战期间,民国政府能够自主研发出一把中正式步枪,都被认为是巨大的进步。
新中国成立后,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,开始了漫长的工业发展道路。改革开放后,中国逐步完成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,虽然技术上还比较落后,但凭借庞大的生产规模,中国很快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。
尤其是在新中国的扫盲运动和教育改革后,成为全球技术型劳动力的最大输出国。中国技工在技术逆向工程上的优势,使得我们迅速掌握了国外的技术,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创新产品。
如今,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中心,特别是在战斗机的设计和制造上,已没有任何技术瓶颈。就拿歼-20的发动机问题来说,虽然最初依赖俄制发动机,但随着自主研发的WS-15发动机的问世,歼-20的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。
不仅如此,中国在飞控系统、雷达、武器系统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积淀,这为六代机的研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因此,中国能够在短短几个月内成功研发三款六代机,而美国的六代机依然停留在设计图纸上。
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,中国的工业水平将进一步巩固。如果保持这种技术领先和产业优势,未来不仅是六代机,甚至更先进、更科幻的战机出现在蓝天中,也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配资代理,配资平台,在线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